应某报所约而写的散文《我最早读到的那些书》
2020-07-01 13:04:43
  • 0
  • 0
  • 11
  • 0

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最早读的那些书,对他此后人生各方面的影响都是至深的。比如我在小学到中学时期读的那有限的若干本文学名著或其他读物,在我后来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之后,就深深影响着我的文风。

我习字早,有种天生会编故事的能力。比如说我是六岁才上学,可我两三岁时在外婆家就会写很多汉字了。他们家老宅的墙上,曾经有很多年都还保留着我那时候写的几行粉笔字“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等,而且还是繁体字!

那时既没有老师教我,父母也没有很高的文化,我这些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想必是平时爱看家里有限的一些报纸、杂志,以及我爸买的那些小人书即连环画,如六十本一套的《三国演义》(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绘图非常好)、零零散散的《西游记》、几本国产故事片改编的黑白色图书等,而我记忆力又比较好,且稍微用了点心,迅速就掌握了。

还有,我在外面跟小伙伴打架了,衣裤弄脏了,回去会跟父母撒谎,说是不小心摔了一跤,还假装抽噎两声,挺疼痛、委屈的样子,令他们信以为真。说明我实在能“编”。

正因如此,我虽然年幼时贪玩、不爱学习,所以长年别的科目成绩一般般;可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不错,作文尤其写得好,基本上从小学到中学,我的作文始终都是范文,是班上最好的。因为我的作文比同龄的孩子们总要多些词汇,内容更充实,更会编故事,动词、比喻也多,更加生动、形象,出类拔萃就正常了。

就这样,小学期间我曾几次在全乡作文比赛中获得过第一名,奖品一般是铅笔、橡皮、本子等文具;印象比较深的是还有两本书,一本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一本是儿童文学作品《“强盗”的女儿》。前一本书的那些故事基本上是成语,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使我后来写作文的词汇量更丰富,特别是成语多了,文章的文采也添色不少。前几天一个初中同学跟我说,我有一次在一篇作文里用了八十二个成语!三十多年了,我自己都忘了,他还记得很清楚,说明这事给他印象深刻。

我在初中毕业后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屈家冲》,经过多次修改,前几年出版了。该书虽然有不少缺点,还不算很成熟,可词藻是非常多的、文笔是比较华美的,也赖于青少年时代大量阅读与积累打下的基础(我当时甚至还认真、仔细读过好几本像《常用词语汇释》、《中国成语小词典》这样的工具书)。

后一本书的这种儿童文学作品,篇幅较短、思想较浅、知识与词汇较少,简洁明快、清新质朴、通俗易懂,比较适合我们十来岁的孩子阅读。而我在小学到初中所写的作文,特别是记叙文,也基本上就是这种文风了。

等到上了初中,那时全国正掀起“武侠热”,到处是武侠小说、武侠影视剧、武侠录像片等。我晚自习不上,跑到学校外面的县卷烟厂广场去看大彩电(当时整个县城也没有几台这样的大彩电)里放《霍元甲》、《陈真》、《霍东阁》、《再向虎山行》等武打片;寝室熄灯后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读《射雕英雄传》、《七剑下天山》、《金剑寒梅》、《玉娇龙》等武打书。

看着看着,眼睛近视了,学习成绩也更差了,却亦渐渐正式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中学阶段初试文学,练笔倒也弄了不少东西,小说、诗歌、散文都有,但比较成熟的,一是长篇乡土爱情小说《屈家冲》,一是中篇武侠小说《十二绝招》(还有一部长篇武侠小说《江湖恩怨录》,尚未写完就放弃了,底稿也早丢失了;更早的还有一个短篇悬疑侦破小说《三岁的杀人犯》,写得很粗糙、幼稚,就不多提它了)。

后者是讲的一个复仇故事,深受陈青云《残肢令》的影响,一段就是一句,节奏快捷、打斗激烈,充满血腥与冷酷。为写这篇小说,我买了几十个作文本,原稿六万字左右。而那时一个学期,若光说语文课上的作文,半个作文本都写不完。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