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日报发表《文学是一项“取暖工程”》
2018-11-13 09:20:07
  • 0
  • 0
  • 1
  • 0
右江日报发表《文学是一项“取暖工程”》

右江日报发表《文学是一项“取暖工程”》

魏文帝曹丕早在一千八百年前便提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宋真宗赵恒《劝学篇》里也有类似千古名句“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早些年有人则陆续喊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诗歌是文艺皇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国家又适时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文化强国论”,意思都差不多,就是说文化艺术是天下头等了不起的大事,搞文化的人最牛逼,作家诗人应该值得所有人顶礼膜拜。
这种现象过去确实存在过。英吉利国莎士比亚的每部戏剧在伦敦大剧院上演时,座无虚席,一票难求;德意志国歌德频频成为魏玛帝国宫廷的座上宾,无数小美眉围着他转;而我皇皇东土大唐李太白居士在大明宫朝堂上,天子宠臣杨国忠、高力士为他脱靴、磨墨,据说还同贵妃娘娘发生过一段绯闻(这就是后世文人过于夸张的YY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天上掉下三块石头,砸着三个人,一个作家,一个诗人,还有一个是文学青年”,连写口水诗的汪国真也被无数人所崇拜,湖南作家张扬曾经的“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畅销几百万册,著名作家、诗人去大学演讲得到夹道欢迎,鲜花堆积,美女才女青睐、抛橄榄枝、寄情书;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都是各省市的状元榜眼探花郎……
但曾几何时,文学不热门了,文人不吃香了,纯文学的小说、散文、诗歌没人看了,文学期刊没人订了,著作销售不了多少本,作家、诗人也不再得到大众尊重,文坛格外显得冷清、凋敝、荒芜、尴尬(除了偶尔出现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国争光”、被媒体炒作的湖北“脑瘫农妇”朱某某等情况)。究其原因,我想一是我们自己不争气,没有德才学识行兼备的真正大师,创作不出思想性与艺术性均一流的伟大名著;二是整个商业社会金钱至上、物欲横流,世俗功利、礼崩乐坏;三是这个时代重理工、科技,轻人文、精神,因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许成了一句空话。
对此该怎么办?我想了很多很多,但最打动我的一个词还是“取暖”。曾经南方某本文学评论杂志的女主编,一跟我们创作者见面就把“取暖”挂在嘴边,当时觉得她有些煞有介事、故弄玄虚,现在来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多年前我上大学时,写过一首小诗题曰《酒客》,其中几句为“秋风乍寒,我独坐于午夜街尾,用路灯烤暖,用冰镇啤酒烤暖,用行人的冷眼烤暖”。不错,当今时代,文学已变成一项“取暖工程”了。
怎么“取暖”?首先我们自己要“取暖”,正因为文学现状不景气,我们更得时时给自己打气,鼓励自己,督促自己,多读书,多思考,多经历,多体验,多写作,多雕琢,写出赏心悦目、脍炙人口的好作品来。我下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就叫做《挣扎与坚持:一个七零后作家的心路历程》,既要不得不在冷漠、世故、残酷、复杂的现实中苦苦挣扎,又要坚持自己的事业、立场、方向、风格,坚持不断发展与前进,如此不做到“自我取暖”怎么行?再则,我们文学同道们也还得互相“取暖”才好,彼此勉励,共同交流,热烈讨论,团结协作,互相推荐,一起发展。“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文人不要相轻,但可以批评,可以竞争。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