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屈家冲》再版前看看几位的评论
2018-11-24 15:34:45
  • 0
  • 0
  • 3
  • 0
长篇小说《屈家冲》再版前看看几位的评论

长篇小说《屈家冲》再版前看看几位的评论

一、部分人的短评
小作者,大手笔。有雨果之风。
——作者高中语文老师邓光辉于一九八八年前后
看了你的小说,我仿佛看到你的勤奋用功。小说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语言的文学化、词汇的丰富、知识的广博,可见你阅读很广泛,且记忆力也是很不错的。另外,小说的主题、人物、整体结构也没有什么问题。……
——湖南文艺出版社于一九八八年
小说基础不错,请出版社认真审阅。
——已故老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前主席康濯于一九八九年
大作拜读完毕,让我又一次领略到了开放搞活以后农村里的新面貌。文章不失为一篇上乘的作品。……
——湖南文艺出版社于一九八九年
【此作语言华美、情节生动、人物真实、思想积极,质量确实很高,已达到出版水平,可列入我会出版计划。……
——中国校园作家协会(河南郸城)“春芽文学系列丛书”编委会于一九九四年】
该小说是校园文学中难得的优秀作品。它动人的青春梦寻和浸润肺腑之声的语言,将会拨动少男少女的心弦,或唤醒我们对青春和美的记忆。……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当代文学博马相武于一九九五年
【这是一部小说版的《中国农民调查》。
——网络名人前度萧郎于二零一一年】

二、米酒的甘醇·泥土的芳香·野果的苦涩
李双全
近期,我有幸拜读了著名作家肖飞所著的长篇乡土小说《屈家冲》。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有两点让我想一睹为快:一是别具一格的封面设计,给了我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这部二十余万字的长篇巨著,竟是作者当时还是一位中学生的创作。
怀着惊奇的心态,我细细地品读了第一遍,余味犹在,于是又品读了两遍。
这部小说写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作者老家湘南衡阳地区某县的一对青年男女在农村——屈家冲,追求爱情、追求理想的真实故事。
男主人公是一位爱好文学且已小有名气的文学青年,但是两届都没考上大学,还在为理想奋斗,正在县城复读的屈济。
女主人公屈琳琳,她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受艺术熏陶,但是家人受到“文革”的冲击,五岁的时候被迫告别她的小哥哥屈济,随家人离乡背井,客居他乡;在广州长大成人后,回老家想干一番事业——投身乡村教育。
由于两人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加之有共同爱好、有共同话题,相处日久,情窦顿开,坠入爱河不能自拔。但是由于两人同根同姓,兄妹相称,在当时八十年代的农村,还比较封建落后,世俗传统,同族同姓男女不许结婚,认为这样有违世俗,有悖伦理,被世人所耻笑,被族人所不容,所以遭到父辈的强力反对和族人的指责、奚落。(封建时代,有家法族规,或被赶出家门,或被沉塘处死)。
两人觉得爱情和事业无望,加之女主人公的要强个性,决心以生命为代价而唤醒当地世俗封建的人们,于是双双投塘自尽。
故事情节和生活环境,都是作者中学时期亲眼目睹、亲身参与过的。读者我与故事所发生的环境,只有一地之隔。我与男主人公有着相同的生活年代和相似的生活经历,所以读起来特别的亲切、特别的感动,使我霎时就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岁月。
在作者的字里行间,使我品到了乡村农家米酒的甘醇,使我闻到了田间泥土的芳香,也使我尝到了山间野果的苦涩!
读到熟悉之处,有如亲临其境;读到感人之处,无不为之动容。当我读到小说结尾部分,两人殉情自杀而进行的描写:“雨过天晴,彩虹架在空中,人们找到了他们的尸体。……屈琳琳的尸体就摆在塘边,……屈济的尸体沉于塘底,直到第三天‘他’才浮上来。琳琳客(外)婆和屈济他娘哭得死去活来……”我禁不住泪眼朦胧,感慨万千!
当时农村的青年男女,随着改革开放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有了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的向往。由于明媒正娶、家长包办的婚俗还在农村盛行,婚前婚后常有青年男女喝农药、投河塘而自杀。
整部小说,作者以两位主人公的爱情发展为线索,分为三大部分。或以顺叙,或以倒叙,或以插叙,或以补叙,故事情节层层展开,娓娓道来;环环相扣,结构严谨,充分展示了作者在长篇小说上的写作技巧和布局的驾驭能力。
作者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且笔法细致;特别是人物的心理描写。还有男主人公内向而叛逆,女主人公乐观、大胆而要强的人物个性,跃然纸上。
作者通过对多位人物的描写刻画,如低俗野蛮的周泼丕、狡猾自私的屈交代、好吃懒做的牛老倌、家长作风的屈太平等等,反映当时农村社会的封建落后、世俗传统的复杂状况。同时也反映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度思考。其中不乏作者在振臂高呼,摇旗呐喊!
作者通过对当地环境大量而细致地描绘,比如上坪村、天门山、金龙岩、师公潭等,描绘出了湘南地区的山村风貌。山山水水,农家院落,小桥流水,乡间小道,农田阡陌,尽收眼底,展现出当时农村的真实面目,给人们留下了一幅八十年代的农村画卷。
作者在运用文学语言的同时,还使用了大量当地方言,比如女客、客婆、蚂拐、铁伢子、满妹子、雷打火烧、司公画符等等,有很强的地方风韵和地域色彩,是典型的乡土文学作品。文学前辈老舍的《骆驼祥子》、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沈从文的《边城》等小说的成功,重要原因就是运用了当地方言,就在于它们的乡土味。
小说的谋篇布局,语言词汇的运用,大量的叠词叠句,大量的引经据典,体现了作者当时的知识积累已甚丰富,已有不凡的文学功底和写作技巧,已具有大家风范。我还特别能读出文学大师鲁迅、果戈里等巨人的影子。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部洋洋洒洒、二十余万字的鸿篇巨著,竟是作者中学时代的创作。这就不得不使人叹服其文学天赋!不说其是一位天才,无疑当时已是一位才子了!这就不得不使我想起初唐四杰之首、诗人王勃写《滕王阁序》的事迹。
最后,我个人认为,作品中的部分人物对话过于冗长,有显生硬。其次,在两位主人公自杀之前,把故事情节再展开一点,使矛盾更激烈一点,我想感人的效果会更好。

三、一部十几岁少年的天才之作
肖玉瑶
著名作家肖飞是当今中国文坛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他原本就是叫做肖飞,但他现在还有一个名字叫李子迟教授。我跟肖飞是同乡同村人,而且还是同姓同辈,我比他小几岁,我爸与他爸是堂兄弟、好朋友。小时候,我妈开玩笑让我叫他“师傅”,有意思的是,多年后我们确实成了同行,我们是老家仅有的两个学中文的,现在又都是语文老师,只不过肖飞是教大学,我是教中学。
前几日,有幸得到肖大作家馈赠的长篇小说《屈家冲》一本,因为它写的是我们老家,那个地方、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那些方言,所以我感到非常亲切、熟悉、有趣,刚阅读了几页就被它所深深地吸引了,虽说是小说,整书的行文却有若散文之流畅,又若诗歌之精美。因此,我夜以继日,爱不释手地读到废寝忘食。说实话,多年来,能被一本书如此打动,这种情况很少有了。
我简直不相信,像这样一本优秀的大部头小说,竟会出自一个仅十几岁的少年、中学生之手!要是没有过人的文学天才,恐怕实在难以想象。里面使用的排比句浩浩荡荡、气势磅礴,但又细腻温柔、丝丝入扣。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别具一格,让人身临其境;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又入木三分,让人感同身受。里面的上坪村、步云镇、水库、郭嘴、B冲乡、Z冲乡、铁伢子等等,无一不唤醒天下B冲游子关于家乡点滴的美好记忆。谢谢师傅,赠我以弥足珍贵的精神盛宴。
工作之余,我常常是一边喝茶一边细读佳作,品茶因书而倍感清醇,品书因茶而渐入佳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却难言。作者的文字功底异常深厚,书中不仅旁征博引,对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句信手拈来,引用贴切,耐人寻味;而且将家乡世代流传的俗语也运用得出神入化,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也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让我在离开家乡十几年后仿佛又投入了故乡的怀抱,隐约可听见故乡儿时的呼唤,真是“梦里不知身是客”啊!
作者的思想非常深刻,他对家乡的落后、愚昧面貌,男主角屈济父亲“八品官”的耀武扬威的嚣张气焰,绝大多数乡民的麻木无知,以及反面人物“去交代”之流的丑恶嘴脸既表现了无奈之状,又在“代序”中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作者忧国忧民同情草根的情怀由此可见一斑。
全书内容精彩纷呈,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书中男一号屈济同女一号屈琳琳青梅竹马,但因为后来各自成长环境的不同,两人深深相爱,却在表达方式上有着天渊之别。一个含蓄隐忍,瞻前顾后;另一个却热情奔放,敢说敢为。最后在琳琳的“言传身教”下,屈济的“爱情观”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转变,首先“在给琳琳的回信中大谈友谊之伟大之高尚和他们俩的友谊之深之纯”,“甚至警告她要注意分寸别越雷池”(其实他的心早就被她所独占了),到屈济在琳琳的巨大心理攻势下被摧毁了“最后一道其实也是第一道精神防线”,再到后来发展成以自杀抗婚,双双殉情。感叹“当一种真心的爱慕放出的时候,常常会引起别人的爱慕”!
书中次要女性人物“根号二”同屈济之间的那点是非恩怨,屈琳琳想方设法使屈济“四顾无人”而成为自己“独家经营”的“专有产品”,以及大蟒蛇戏弄青蛙从中取得精神上的快乐这些情节,作者描写得太细腻、太形象了,读了让人忍俊不禁,在仿佛是身临其境的同时,感叹作者的语言之幽默、想象力之丰富。作者青涩时期的作品尚且如此精彩,就让人家那一切无病呻吟、粉饰太平之作,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吧!

四、悲剧生于人性和时代
余春明
作家肖飞的长篇小说《屈家冲》,这是一部典型的悲剧,描写的是主人公屈济、屈琳琳被农村封建保守落后的礼教、舆论所棒杀的爱情和生命。
文学大神级人物托尔斯泰先生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每个不幸的家庭都有各自的不幸。其实不然,所有不幸除却人性那不同的部分,还有大概相同的部分,就是社会造成的不幸。人是社会和历史的产物,没有脱离时代和社会的人性,因此,没有脱离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屈家冲》描述的是南方某个乡村。里面描述的人物,却可以在中国几千年农村里寻到踪迹。屈济、屈琳琳代表未来和希望;屈承志代表德高望重的长辈;屈太平代表望子成龙,又在家庭一手遮天的家长;屈济母亲代表忍耐、疼爱子女的家庭妇女;牛鸿代表仗义的力量;义有余代表好吃懒做、无赖泼痞的一群;周波丕、屈缴带等代表扇阴风、点鬼火,祸害乡里的一群。农村各色人物描述是齐全的,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现在仍然存在,估计以后很久还会存在。这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真正的悲剧所在。
故事发生的时候,是一九八六年。作者说这是一个封闭的乡村,但是那时候已经有公共客车,也能够坐火车去地区,而且已经有人外出到南方“见过世面”,所以单就交通而言,故事发生的地方并不是封闭的地方。两个主人公在分别十多年以后,在回乡的客车上偶遇了。分别的时候是两小无猜,相聚的时候是情窦已开。借着几个人的回忆,文章对“文革”进行了大量描述,对于两家人来说,“文革”是一场灾难,是一个悲剧,作者也是这样断定的,这恐怕就是“伤痕文学”的重大影响。文章还借着故事对屈家的祖先进行了考证,对家族历史进行了大量描写。
悲剧在两个主人公相聚时似乎就已经注定。两人分别时,虽然年幼无知,屈琳琳心里却只装着屈济,屈济却有父命难违的一个未婚妻义荷花,还有一个纠结于他的女同学马燕;而义荷花却与屈琳琳表弟牛有发相好。看上去很复杂,其实也很容易解决。特别于现在的人们看来,这个悲剧发生有些不可理喻。一九八零年代居然还有父母如此干涉子女婚姻,而致逼迫子女选择死亡,这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恐怕都不可理喻,却在《屈家冲》发生了。
这个悲剧发生的时代已经不是如此封建保守的时代,也已经不是父母能够逼迫子女的社会。但是作者笔下的农村,却仍然如此封闭保守落后,可见农村被文明遗忘了。直接导致悲剧发生的谣言,还有看似充满正义的屈不平,都不值得尊敬。他原来只不过是一个用正义包装起来的愚昧、封建、暴力的家长。但是,两个成年人轻易选择放弃抗争结束自己的生命,实在令人可怜多于可惜。不论对于谣言,对于家长,对于捍卫自己的爱情和人生,在一九八零年代,两个成年人已经有着若干选择。
作者的文笔是优秀的。文章用了大量描述手法,不仅用大量文字写景,还用大量文字写人,用了很多地方特色鲜明的语言。当然,没有自始至终使用地方语言。作者还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言、名句,提到大量名人和著作。这些都是作者文学修养和基本功的体现。而正是如此,使整篇小说的文人气息太重,过于“学院派”。作者干涉人物和剧情发展的痕迹很明显,没有做到塑造人物,而后由着人物的性格去发展故事,总是用线牵动人物。虽然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但是人物的性格矛盾太大。这使悲剧看上去不是那么“顺其自然”,好像是制造的悲剧。
总的说《屈家冲》还是值得阅读的,从农村长大的孩子,应该能够从中找到自己或者五邻六舍的影子。笔者生于一九七零年代,对于这些人物有着很大的认同感。农村曾经是很宁静的地方,虽然曾是保守、落后、贫穷的代名词,却保存了最后的纯洁、安宁,多数农村的乡风是温暖的,并不是处处都发生《屈家冲》这样的悲剧。因此,这场悲剧里的两个主人公并不是农村青年中的大多数。守住自己的内心,留住希望与梦想,前行,不要选择逃避!自我死亡,是最卑微的抗争!

五、《屈家冲》风格像雨果更像巴尔扎克
陈健
久闻著名作家肖飞大名,前几日终得其佳作长篇小说《屈家冲》一部。
细读《屈家冲》,倍感作者文笔纵横,底蕴深厚。从屈原、陈子昂到尼采、梵高,从韶山冲、珠穆朗玛峰,到夏威夷、马里亚纳海沟,仅第一个章节就征引中外名家三十一人、地理十多处,真大家风范。
《屈家冲》从平白之处入笔,似漫不经心行过小桥流水,豁然开朗。他以娴熟流畅的笔触和渊博的知识、纵横的跌宕,虽只为一个村落屈家冲铺垫,却灌注了古今中外厚重的人文历史,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到誉满全球的外籍大腕,异域风情;然后着力描绘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屈家冲,新旧观念的碰撞、旧恨新怨的纠结、爱情伦理的变迁,交织缠裹,勾勒出一副恢宏的时代场景,和一副副清新、恬淡、静美的乡村景象,让都市里在钢筋水泥夹缝里生活的人们耳目一新。
同时作者又用敏锐的感知,不时闪动出富有哲理的耀眼的火花,“知识分子总是既软弱又坚强既麻木又明智”,“一言不发才是明哲保身的最好方法”。对人物刻画既生动又细腻,“正如他豢养的那只仅对他俯首听命的狼狗或是他那条又粗长又欹斜难看得要死的影子一样”。
同时作者对那些草根阶层人物的心理进行入木三分的剖析,表达出作者对这些草根阶层的同情和关注,对真善美讴歌赞颂,对世俗和人性的丑陋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有人说肖飞的风格很像雨果,而我更觉得肖飞的风格更像巴尔扎克——不时迸发处灵性的语言,对丑陋的批判,对草根的同情。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