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原稿全文)
巍巍边关:昔日炮火隆,今朝贸易盛
广西位于中国华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结合部,是唯一沿海的自治区,也是仅有的两个既沿边又沿海还靠山(名曰“上山下海出国”)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具有无与伦比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美甲天下的山水风景,在古代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且向来是我国通向东南亚的陆上必经之道,并成为当今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省份。
作为一个沿边省份,广西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020公里,有防城港市的东兴市、防城区,崇左市的凭祥市、宁明县、龙州县、大新县,百色市的靖西市、那坡县等8个中越边境县市。
在过去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中越边境曾有过许多的巍巍边关、城墙、岗楼、炮台等,著名的如凭祥的友谊关(原镇南关)、大连城、平岗岭地下长城,龙州的小连城、水口关、平而关,大新的靖边城炮楼,及凭祥的金鸡山、钱山、孔明山,宁明的宝盖山、牛头山,龙州的镇龙、奉村等古炮台,并先后出现冯子材领导的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苏元春领导的多场抗击外寇之战、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镇南关起义、邓小平领导的龙州起义、旧桂系军阀首领陆荣廷发迹的龙州水口“业秀园”,及上世纪80年代初的自卫反击战凭祥法卡山战役等诸多战争遗址。
在战乱年代里,兵燹连绵,炮火隆隆,刀枪无情,边境线附近两国百姓生灵涂炭,日夜惶恐,民不聊生,别说无法发展经济,过上幸福生活,就连生命安全都难保证。可是曾几何时,新中国成立后,华夏大地进入和平年代,边陲人民开始过上安宁祥和的日子,接着是与胡志明建立的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开始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两国百姓安居乐业、睦邻相处、频频往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尤其是近十几二十年里,中越双边贸易繁荣兴旺、进出口物资数额巨大,边关出现熙熙攘攘、蒸蒸日上的美好景象,涌现出很多繁华、兴盛、热闹的口岸、边贸互市、新区、城镇、居民点、厂矿、公司等。
截至目前,中越两国之广西境内沿陆上边界拥有8个国家一类口岸、若干个国家二类口岸和许多边民互市点,沿海靠港还有几个边贸码头。这8个一类口岸是:东兴、爱店(宁明)、友谊关(凭祥)、凭祥火车站、水口(龙州)、岳圩(靖西)、龙邦(靖西)与平孟(那坡)。二类口岸则有峒中(防城)、硕龙(大新)等地。
近期,我沿着曾有“世纪工程”美誉、紧随国界、穿越群山、壮丽无比的广西沿边公路,从北仑河口出发,驱车一路迤逦西行,走访了东兴、凭祥、龙州3个县市的多处旧址新区,亲身感受了边关今昔的巨大变化。曾经的莽莽丛林,人迹罕至,如今已修筑了通天大道,车水马龙;往日的巍峨关楼,硝烟战场,今天则变成了热闹街市,生意兴隆。真是让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啊!
东兴即景:打工好地方,满城越南妹
东兴是防城港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中越界河北仑河河口,其东部向浩瀚的北部湾敞开,昔日大清国第一界碑及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1号界碑、广西沿边公路的起点都在东兴境内。该市户籍人口仅14.8万,暂住及流动人口达15万。也就是说,在这里游玩、经商、打工的外地人,包括中国人、越南等国人,竟然比本地人还多。
东兴有世界三大红树林示范保护区之一的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区,有国家4A级景区京岛风景名胜区,有大清国第一界碑、中越人民友谊公园等历史文化景观。
2008年东兴在第二届中国旅游论坛上被授予“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称号,2010年被中国老年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2012年被《老年日报》评为“中国十大养老胜地”之一。
东兴既沿边沿海又沿江,是中国陆地边境线起点、海岸线终点的交汇城市,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两廊一圈”、泛北合作“一轴两翼”的核心地带,与越南北部最大最开放的芒街口岸仅一河之隔。东兴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从这里出关,经陆路到越南首都河内,经水路到世界自然遗产、有“海上桂林”之誉的下龙湾,都不过短短三四个小时。
东兴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经东兴口岸出入境的人数,年均达400万人次,是中国出入境人数最多的3大陆路边境口岸之一。2016年东兴市GDP总量93.18亿元,人均居广西各市县前列。
我来到雄伟庄严、金碧辉煌的东兴口岸大楼附近的北仑河畔,清澈见底的河水向东滔滔流入大海,河上一座巨大的界桥,走过界桥即是越南了。旁边就是广西沿边公路起点0号路碑;及大清国一号界碑,它系光绪十六年(1890)我国所立的第一块国境线上界碑,一个多世纪以来,这块历尽风雨、阅人无数的巨石,就这样巍然屹立着。
中越人民友谊公园位于东兴西南侧,中越界河北仑河旁,是1958年为纪念中越两国人民在1954年援越解放斗争中用鲜血凝成的友谊而建,并为在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军人立了一座纪念碑。只有在这里,我才能缅怀那些过去的英雄,回忆恍若隔世的历史,有一种大异眼前的心绪,仿佛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扑面而来。当然,那种日子一去不复返啦!
走在东兴街头,我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异国风情。鳞次栉比的一栋栋楼房与建筑是特色鲜明的典型越南法式风格;商店里琳琅满目摆置着各种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特产,令人眼花缭乱;川流不息、络绎不绝的外地游客,有中国各省市、广西各地的,也有白人、黑人等外国佬,每天成千上万的人们出关去越南旅游、购物、办事。还有很多是同样属于黄色人种的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人,他们除了是来游玩、访友的,更多的是来经商、打工的。
早上,当两边口岸的大门同时开放,大量越南人便会从对岸匆匆忙忙而来,如过江之鲫,你追我赶,队伍庞大,他们或手拿行李、挎包,或肩背货物、工具,跑过界桥、分道扬镳,入关从事各种工作,挣钱谋生。到傍晚下班了,他们又匆忙出关回国。那热闹、忙碌、壮观的场面,蔚为一道风景线。给人感觉,他们每天出国回国,跟咱们每天上班下班“朝九晚五”并无区别。
听当地朋友说,由于东兴是著名边境旅游、贸易城市,每天游客、商人很多,厂子、商店、饭馆、旅馆也多,打工机会多,挣钱容易,相对贫穷落后的越南人便大批踊跃来到这里打工。很多越南特产店、美食店里的售货员、服务员都是越南人。本来嘛,由他们自己介绍本国的特产、美食,再合适不过了,所以老板也愿意聘用他们。
特别是那些中国话说得顺溜、口才不错、服务态度好、且年轻漂亮乖巧勤快的越南姑娘,深得游客喜欢,慷慨解囊购买其商品,而她们既然能给店里带来成倍的生意,自己得到的薪水必定也比别人高得多了。
凭祥印象:友谊雄关下,熙攘边贸城
早早我就在上中学时,从语文与历史课本中知道,广西的中越边界有个友谊关,在凭祥境内。后来到广西工作后,我也先后去过友谊关多次。这次临去之前我还特地查了地图,见友谊关东、南、西三面均为越南包围,仅北面与凭祥市区相连,像个狭长的半岛状,也像一把利箭直插对方腹地,足以说明其地理位置特别,军事地位重要。
友谊关,中国四大、一说九大、一说十大名关之一,也是唯一在南方的名关,唯一在中国边境的边关。它隶属广西崇左市代管凭祥县级市,与越南谅山接壤,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这里是322国道、南友高速公路、湘桂铁路终点,并与越南的公路、铁路相连。友谊关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距凭祥市区18公里。
友谊关关楼是整个景区的核心景点,始建于汉朝,原名雍鸡关,又名大南关、界首关,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明洪武元年(1368)改名鸡陵关,永乐五年(1407)更名镇夷关,宣德三年(1428)改名镇南关;1953年更名睦南关,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命名为友谊关。友谊关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南疆边关要塞,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中外游客达到几十万人。
关楼通高22米,虽古老沧桑,屡遭风雨与战火洗礼,却仍雄伟壮丽、古朴威仪。汉白玉大理石匾额“友谊关”3字由陈毅元帅生前亲笔题写。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一条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此处是一个山隘口,两旁是参天高峰,岩崖陡峭、古木挺拔,中间是一条狭窄的峡谷,横立着这座铜墙铁壁的名关,实可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友谊关,这座古老雄伟的边关关楼,见证了中华民族不畏外来侵略,赢得解放,且爱好和平,乐于助人,并取得国内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历史:
1949年10月1日12月11日下午6点30分,在高高耸立的友谊关关楼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冉冉升起了鲜红的“八一”军旗,标志着广西全境解放;
建国后,友谊关成为中国与越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通道;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我国援助越南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物资,从这里源源不断运出;
20世纪90年代,友谊关再次成为中国人民与越南人民友好交往的桥梁。
友谊关永远屹立在祖国南疆。
除了关楼与两侧的城墙,占地46公顷的友谊关景区还包括左弼山炮台(镇关炮台)、右辅山炮台(金鸡山炮台)、登山古道、清末广西全边对讯署(法式楼)、大清万人坟等景点,再往前走就是庄严气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口岸大楼了。还有“国父”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和指挥并亲手拉响反清第一炮的镇南关起义古炮台,清末广西边防提督苏元春建造的大连城与平岗岭地下长城、对越自卫反击战法卡山战役遗址等也在附近。
大清万人坟位于友谊关北200米处,为中法战争遗址。1885年,民族英雄冯子材率清军英勇还击法国侵略者。抗法战争期间为国捐躯的大多清军将士,其遗体被收集后即埋葬于此。由于人数众多,故得其名。
平岗岭地下长城始建于1889年,是苏元春督办广西边防军务时所修建的军事防御体系。它依据中越界河平而河的地形环境,在平岗岭上建造了南北两个炮台,分别安有德国克虏伯大炮各一门,小炮数门。南北炮台之间由宏伟的地下通道相连接,且直通中越界河边,全长1000多米。
昔日这些军事要塞、关楼城墙、凛凛炮台,如今已成了旅游名胜,游客们在这里凭吊往事、拍照留念,祈祷天下永远和平、安居乐业,更多的还是加强合作,促进贸易,共同发展。看看山下的众多边贸城、互市、商埠、店面等,中越两国人民正在你买我卖,气氛何等融洽;口岸大门里每天人来车往,场面多么喜庆!
1992年凭祥被国务院批准为沿边对外开放城市。凭祥是中国最靠近东盟国家的国际化城市,是中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大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是广西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边境城市。境区内有友谊关口岸(公路)和凭祥口岸(铁路)2个国家一类口岸、1个二类口岸、5个边民互市点。辖区内浦寨商贸城、弄怀边贸点是中越边境线上最大的边贸点,还有弄尧互市规模也不小,它们都在友谊关景区及口岸附近。
2012年凭祥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19.3亿美元,对外贸易8项主要指标稳居全区第一,连续6年实现红木家具进口总额全国第一,连续4年实现对东盟水果进出口总额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红木之都”、“中国东盟红木家具之最”。浦寨、弄怀正被打造成中国~东盟水果、红木半成品、农产品、日用品等交易中心,中越两国的商贾(有个人也有企业)每天在这里交易各自的种种特产,互通有无,生意十分兴旺,一派繁荣景象。
龙州掠影:小连城耸翠,水口镇通衢
我这次行程的第三站是龙州。
龙州为崇左市辖县,位于广西西南部,距首府南宁200公里,其领土西边、西北与越南接壤。龙州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边关商贸历史文化名城。1889年被清政府辟为对外陆路通商口岸,是广西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也是我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文化、贸易交往的重要门户,被誉为“边陲重镇”、“小香港”。自然风光秀丽,地质景观独特,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龙州也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地方。1930年邓小平在这里领导龙州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现有龙州起义纪念馆与纪念广场。境内人文景点还有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壁画”之重要一段,法国驻大清国龙州领事馆遗址,近代史上旧桂系军阀首领陆荣廷的发迹之地“业秀园”等。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苏元春在龙州县城西门外公母山下,也就是小连城斜对面,创办龙州制造局,购进德国克鲁伯工厂生产的机械设备,生产子弹及修理枪炮。这也是龙州最早用机械生产的工业企业和兵工厂。该厂早已废弃,现仅余废墟。
我在龙州县城中心参观完龙州起义纪念馆、红八军军部旧址、法国驻龙州领事馆等地以后,便直接赶往城郊的小连城。小连城在彬桥乡境内,距县城仅3公里,与凭祥大连城对应,故得其名,但比大连城的山势风景、军事地位还胜出很多,更为有名;又因建在将山之上,亦名将山炮台。
清光绪十二年(1886),为抵御法国军队入侵,抗法名将、民族英雄、广西边防提督苏元春,在将山之顶建立军事基地小连城,把广西提督府衙从柳州迁至此地,时为桂越千里边防线上的指挥中枢兼提督行辕。据史料记载,苏元春“取连城险塞,屯兵积粮”,“建行台其上”,“筑炮台”多所。因工程浩大,资费不足,他带头尽捐私人积蓄,“三易寒暑”方成。他依山势共筑城墙5公里、造炮台15座,装备德国克鲁伯加农大炮,扼守龙州水陆门户,是一处重要的国防要塞,有“南疆长城”之称。
我到这里这些天,这个早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自然兼人文著名景区,正在大搞工程建设,增加基础设施,完善四周环境,向国家4A级迈进。
到得小连城山脚,见它端的是雄奇险峻,非同凡响;林木苍翠,怪石峥嵘。将山其实并不高,顶巅海拔才310米,但它耸立在左江上游丽江西岸,孤峰突兀,傲视平畴;且悬崖峭壁,陡如刀削,依山傍水,得天独厚,必然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沿着石阶向上艰难攀登,由于路径太过陡峭,没走几步,已是气喘吁吁,力不从心矣!
从山脚看,将山似乎并不大,好像就是一座孤峰,平地拔起:可爬上去后才知道,它地盘开阔,别有洞天。山脉绵长,峰峦相连,中间还有很多树林、岩洞、谷地、菜园、村落、泉溪等,山里有遗存的城墙、炮台、堡垒、军营、库房、演练场、瞭望塔之类,占地竟达1.5平方公里。城墙逶迤、炮台虎踞,仍能让人感受到昔日我方抗击敌寇时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场面。古人有诗赞曰:“蜿蜒步上九重天,回首山河数点烟。如今方识保元妙,几回梦魂到小连。”
更有特色的是,此山仿佛整个是空心的,山内就是一座奇特的巨洞,洞中还有不少的古庙堂,建筑恢弘华美,古人留下的大幅壁画色彩绚丽,栩栩如生;大量摩崖石刻,或旧体诗词,或行草隶书,风格各异,散发着岁月醇厚的遗韵,自是历代文人墨客或当地官宦乡绅之作。
如果说小连城是昔日戍边卫国、中华武力的象征,那么水口口岸就是今天对外开放、发展边贸的体现。
从小连城下山,我再往水口镇而去。在全国各地至少有20个以上的水口镇,龙州县水口镇距县城35公里,位于该县最西端,因两条发源于越南的河流在此交汇而得名,其西部、北部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56公里。
我来到水口后,口岸负责人特地前来迎接,让我欣赏了中越两国幽幽界河与两岸绵绵青山的优美风光,瞻仰了巍峨庄严的国门,并在943与944号两块界碑前留影。眼见双边贸易往来频繁,游客如织;千千万万货物进出口,大量国人前往越南旅游,形势可喜。
武警边防部队驻水口站领导还给我介绍了有关情况:
水口是国家一类口岸,地理位置优越,与越南驮隆口岸仅一河之隔,两国之间有宽阔平坦的公路直通,到越南高平省会才70公里,车程不到1个小时;走另一向则可去到越南首都河内与凉山省会、平原省会等地。
水口早在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就开始对外开放,是广西最早与越南进行民间贸易的关口,1979年因中越关系紧张而关闭,1993年恢复开通。它是广西对外口岸经济贸易的3大公路国家一类口岸之一,是中国进入越南及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
自恢复开通以来,水口进出口贸易逐年增长,人员出入境逐年增加。据统计,至2007年人员出入境已达27万人次,进出口货物量25.7万吨,成交额6.86亿元。主要进出口货物有铁矿、锰矿、焦碳、水果、坚果、黄豆、食品、机械设备及日用品等。我国对越出口的各类水果,仅经水口的就达48%以上,将近一半,居广西乃至全国各陆路边境口岸之首,这也是该口岸最大特色之一。此外,我国生产的摩托车、电动车等,也从该口岸大量出口越南及东南亚诸国。
随着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水口口岸建设也在不断加强,近两年来加大了对口岸基础设施的投入,先后投资建设龙州至水口二级公路,拓宽口岸通道,美化亮化绿化口岸大院,装修改造联检大楼,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建设免税店、口岸大道扩建及亮化工程、口岸验货场、鸿基商贸城、顺天边贸城等一批项目,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
我相信,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水口口岸将成为我国西南货物出口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成为我国与越南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