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知音》杂志2018年第1期发表《毛主席“做媒”》
2018-01-13 16:51:08
  • 0
  • 0
  • 2
  • 0
《老年知音》杂志2018年第1期发表《毛主席“做媒”》

《老年知音》杂志2018年第1期发表《毛主席“做媒”》

《老年知音》杂志2018年第1期发表《毛主席“做媒”》

1959年6月25日上午,毛泽东主席的专列从长沙开往湘潭。到湘潭以后,毛主席换上一辆灰白色“吉姆”牌轿车,在工作人员和当地官员陪同下,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原来,毛主席在南下视察、到达长沙后,本是准备到郑州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但临时又改变了主意,将会址改为江西庐山,同时提出回故乡韶山看一看。
他们到达韶山时,天已经黑了,毛主席就住在韶山接待所的“松山一号”寓所。第二天早上5点钟,毛主席一反平时的作息时间,早早地就从住所走出来,朝外走去。
第二天早上5点,毛主席就起来了。有人发现了,告诉了时任中南海摄影科科长的侯波等人。他们在山底下住,而毛主席在山顶上住。他们就赶快跟上毛主席往山上走。
侯波也不知道毛主席要去哪里,她只能背着相机,紧紧地跟着他。来到楠竹坨以后,前面出现了几个坟墓。毛主席走到一个小坟之前,仔细端详了一下。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毛主席父母的墓地,他是来祭扫父母的。
旁边有个人赶快从树上折下两个树枝递给毛主席,毛主席就将它放在那座坟前面。毛主席说,我以后要是再来,我还要来看你们的。
毛主席回来了,让整个韶山冲沸腾了。等他们下山以后,毛主席旧居门前已经是人山人海。他先是去了老邻居家,一边递烟给老邻居,一边和乡亲们亲切地聊起了家常。侯波站在门口,拍下了毛主席与乡亲们欢乐的聊天瞬间。
这张照片温馨亲切,真切地反映了毛主席与乡亲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它让侯波感悟到,拍摄领袖的照片,不仅要表现他们的伟大气质,也要表现他们的真情实感,这种照片才真实、可信、感人。
当时侯波在韶山拍的还有一张照片,后来更加著名和经典,是毛主席与家乡一群少先队员们的合影。他脖子上系着一条红领巾,笑得合不拢嘴、眼睛眯成一条缝,非常开心;他的一左一右,紧紧偎依着一男一女两个少先队员,女的叫彭淑清,男的叫蒋含宇。有谁知道,这对少先队员后来竟然结婚了,成了恩爱夫妻!于是有人把这叫做——“经典照片为媒,成就中国第一幸运伉俪”。
其详细情形如下: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回到了离别32年的家乡韶山,并在次日与当地的少先队员们一起合拍了一张照片。毛主席一左一右偎依着一男一女两个少先队员,他们像吃了蜜糖一般,笑得甜极了。小姑娘叫彭淑清,小男孩叫蒋含宇,他们代表韶山小学向前来视察的毛主席献上鲜花和佩戴红领巾。14岁的蒋含宇是韶山小学少先队大队长,彭淑清是大队委员。
蒋含宇后来饱含深情地回忆说:“我从自己脖子上取下红领巾,踮着脚尖给主席戴上。主席和蔼地问我:‘真的把红领巾送给我啦?’还幽默地说:‘我现在又年轻了,变成少先队员了!’”
彭淑清又补充道:“那是我们这一生最幸福的日子。特别是我们送给主席的那束鲜花,是我们一大清早在韶山冲采摘的,献给主席时还带着露水呢!那代表了我们对主席最崇敬、最纯洁的感情。”
他们不仅是一双幸运的“金童玉女”,而且凑巧在12年后喜结连理,永结同心。正是毛主席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1963年蒋、彭两人从韶山学校毕业以后,分别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由于这段经历,两人关系日益密切,大学毕业前他们已成为一对恋人,1971年两人正式结为夫妻。
婚后,他们每逢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都要回韶山纪念毛主席,到目前已坚持了40多年。
正是著名摄影家侯波捕捉到了这一感人的瞬间。1992年,当侯波知道她在韶山拍摄的这张经典照片的主人翁,如今生活在江西并且幸福地喜结连理,非常高兴。
此年7月1日,蒋含宇敲响了侯波家的门,侯波高兴得合不拢嘴。蒋含宇要走了,她拿出丝巾、被面及1959年他们夫妇和毛主席的合影,作为一个“红娘”捎给他们家的礼物。一幅照片撮合一桩美好姻缘,侯波从心眼里高兴。
自此,蒋含宇夫妇一去北京,必去看望侯波这位“红娘”。
蒋含宇现在是中石化江西分公司负责人之一,而彭淑清则已经退休。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