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日报》今天发表评论《致力于展示边陲瑶女一生的悲欢与拼搏》
2020-07-03 14:13:42
  • 0
  • 0
  • 4
  • 0

致力于展示边陲瑶女一生的悲欢离合与不懈拼搏

——防城港市防城区采茶戏《情暖北仑河》观后感

2020年6月20日,由防城港市有关部门策划、组织、创作、编排的大型当代本土白话采茶戏《情暖北仑河》(编剧蒋志伟),在防城影剧院隆重举行首次公开彩排,我有幸受邀观看了这场演出。

采茶戏本源于明朝中叶的江西,后经赣湘边境进入两广,在150年前左右(约清同治年间)沿岭南及西南的茶马古道到达防城港一带,也算是历史悠久了,而且戏剧讲究故事性、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鲜明、唱腔优美动听、表演时情绪饱满、说唱举动有板有眼异彩纷呈,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在当地观者如潮、脍炙人口、老少咸宜、雅俗共赏。2012年,防城采茶戏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防城区因此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授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牌匾。目前防城港市共有10个采茶剧团,演出了大量作品,而《情暖北仑河》是一部新创作的作品。

悠悠北仑,中越界河。它发源于防城境内的十万大山莽莽森林中,向东南在中国东兴和越南芒街之间流入茫茫北部湾,全长109公里。北仑河畔的中越人民友谊公园及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书写着中越友谊万古长青的光辉历史。《情暖北仑河》这部采茶戏,就是讲的北仑河岸、中越边陲的一个瑶族女子盘木英,她一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成败荣辱。尽管一辈子坎坷曲折、跌宕起伏,但她一直坚持不懈奋斗、辛勤创业,不向命运低头,笃定曙光在前,且注重诚信、一诺千金,不因逆境变质,永葆一颗初心,最后终于迎来事业辉煌、全家团圆的大结局,是一位颇有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的正面人物。

盘木英始终有个理想,就是通过中越边境的贸易事业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冥冥之中似乎谁给她下了一个魔咒,无论她如何努力,总是惨败、惨败、惨败,不管是事业还是爱情、家庭:初恋男友“背叛”、还债嫁给跛仔、儿子媳妇被骗、独带孙女熬日……且由于种种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亲人们出了国便长年难以回返家园,彼此天各一方、遥遥相望,三代人在北仑河畔演绎着一段段大悲大喜、大风大雨的故事。直到最后,孙女的公司邂逅对岸前来合作、共同开发北仑河旅游项目的老板,竟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说巧不巧,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这正是:滚滚入海北仑河,悠悠春风暖心窝。诚信化掉千年石,真情连起万顷波。红红旭日照边关,宽宽丝路奏凯歌。

此时全剧达到了最高潮,各种感情强烈交织在一起,令全体观众如在戏剧之中,悲喜交加、唏嘘不已。说实话,我当时是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这就说明,编剧对情节的把握、几位演员的表演,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反倒女主角初恋男友回来那段戏,还没有如此打动我,一则设计有些仓促,二则某些台词不够合适,三则前面已有高潮,后面如没有更精彩、特别的戏份,观众是不会买账的。

这场演出约100分钟,分为一个小《序:送别》与五场戏《第一场:逼债》、《第二场:命运》、《第三场:魔咒》、《第四场:曙光》、《第五场:暖流》,跨度达60余年,女主角从18岁到80多岁,按过去说法就是一部多幕剧。全剧总体而言是部采茶歌剧,但也可以说是部民族装戏曲,以演唱为主;但也有部分对白、舞蹈与其他表演形式。采茶戏本来流行于客家人(汉族)地区,唱腔以赣湘方言小调为主;而本剧又掺杂了防城的白话方言、民歌与山歌调、粤剧成分,还有了瑶族的风情、中越边境的风光,以及当今商业时代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诚信为本等元素,且中越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边贸互通,还很好地诠释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伟大构想。

尽管《情暖北仑河》还不够完美、成熟,有这样那样一些毛病,但它作为一部主旋律的地方文艺作品,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在题材、主题、情节、选角、表演、歌唱、对话等各个方面都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尤其女主角,即饰演盘木英中青年段的演员,无论扮相、表演、歌唱、言行举止的细节,都具有比较专业的水准,足见她在台下下了很多功夫,是在用心演戏的。

几个男演员里,相对而言,赵财旺演得也不错。赵财旺看起来是个悲剧人物,他欺骗盘木英,说赵敬德已同她一刀两断,并长年帮助盘木英,但又并没得到她,因盘木英心里总有一个念想,赵敬德不会真的背叛她,他还会回来。可是,赵财旺其实良心未泯,他不过是想帮盘木英,给她幸福而已,而且最后真相大白了,他也深深在忏悔、歉疚,对此,盘木英自己心里很清楚,她孙女唐梅也清楚,可以说唐梅就是他拉扯大的,所以唐梅一再求他留下来,盘木英也松了口,全片才得到一个真正完美、和谐的大团圆结局,也更能体现该剧“诚信为本”的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