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金花茶》杂志2020年秋季卷发表报告文学《“咨政扶贫秀才”林忠伟传略》
2020-09-26 17:11:21
  • 0
  • 0
  • 12
  • 0

盛世承平,政府英明;勤劳致富,扶贫脱贫。诸业倶兴,气象万千;为国为民,大计百年。

自从2013年中共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这些年,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我国政府要在几年内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漫长几千年历史上空前地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成了全国轰动、国际瞩目的社会焦点。这是一件利国利民富国强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旷古工程,各地各级各单位各系统扶贫大军如离笼奋翅的和平鸽、似倾巢而出的蜜蜂群,纷纷飞向广大基层贫困地区,做出了无数艰苦卓绝、成效显著、有口皆碑的贡献,涌现出了许多有口皆碑、可歌可泣、感动中国的人物与事件。广西林忠伟即是其中之一,看似平常,实在不凡。

林忠伟何许人也?林氏忠伟者,1963年12月生,广东新会人,中国致公党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为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其他社会职务(如几个大学的兼职教授、几个机构的特邀研究员、几个社团的理事会员等)还有不少,就不一一罗列了。

众所周知,下乡扶贫的基本上都是上级各机关单位的干部、公务员、行政人员等,很少有像林忠伟这样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因此他也被大家亲切、尊敬地呼为“扶贫秀才”、“咨政秀才”、“咨政专家”。早在2008年,林忠伟就开始来到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几个边远山村开展扶贫工作,且一干就是4年,并继续坚持至今,创下了他所在单位、甚至全广西扶贫时间最久的纪录,尽心尽力、持之以恒,咨政扶贫、自掏腰包,为当地脱贫致富事业做了大量艰辛而细致的工作,硕果累累、卓有成效,深受政府和群众好评。

据中国扶贫网作者林凡建的文章《林忠伟:行走在壮乡扶贫路上的咨政秀才》:林忠伟在扶贫工作中忠诚、干净、担当,时刻牢记真扶贫、扶真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主动参政议政,研究成果斐然,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主办的《广西组织建设工作动态》,曾以一期的篇幅号召全区扶贫指导员向他学习。他至今已有28篇扶贫调研报告荣获国家领导人和自治区多位领导的重要批示和肯定。这么多的扶贫研究成果获得高层领导批示,实在是罕见的。他曾承担和主笔9项自治区级重大课题的调查研究和写作,荣获省部级奖、地厅级二等三等奖20多项,这也是寥无几人。他还公开出版了“民生调研三部曲”煌煌百万字专著《就业!就业!》、《居民!居民!》、《扶贫!扶贫!》,国家级媒体倾力推介其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其应用对策研究自成体系,实践经验丰富。2018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社厅推荐上报林忠伟为自治区60周年大庆“讲好广西故事”活动优秀人物。广西著名学者教授容本镇、陈学璞等人甚至以广西社科界“林忠伟现象”之名,到处宣讲他的出色事迹。

有人这么写道:“他,五十多岁,身材壮实,一身朴素的便装,两道细长的眉毛有力地向上扬起,时常眯起的双眼显得深邃而明慧,整体给人一种亲切感。”对,这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林忠伟。看看这样的描述,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他后面所作所为的一切就不足为奇了。

林忠伟清楚记得几年前的当初,他在继续蹲在学院象牙塔里还是去边远乡间扶贫的抉择上,内心里是纠结过一段时间的。他在专著《扶贫!扶贫!》中有过这样的回顾:

2008年春节前夕,我所在的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在南宁市的银林山庄举行团拜会。在酒席上,很多同事都反常地主动走到我面前来给我敬酒。有的也许是真诚地祝贺我,但他们所讲的话让我感到莫名其妙、不明就地。

“老林,以后升官了可别忘了我们啊!苟富贵,勿相忘呀,哈哈!”一位平时与我比较要好的同事也许喝多了。但这种类似外交辞令般的话语,我平时听得太多,耳朵都起茧啦!

“老林,你本人还不知道吗?院党组已经决定,让你到大化县挂职扶贫。”另一位同事搭着我肩膀,频频给我敬酒,“全院都传开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惊愕,因为我确实不知道此事;而且是院党组决定了的,可之前根本没人跟我谈过话,征求过我的意见和想法。我感到事情没那么简单,于是主动走到院领导那一桌酒席给他们敬酒,并趁机咨询。时任院长非常肯定地告诉我这是真的,并安慰我说这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有可能提拔重用,云云。

我当时大脑里想的并不是提拔重用的问题,而是领导为什么会看上我?我的才能平庸无奇,毫无建树;全院人才济济,随便选一个都堪当大任。莫非到农村扶贫是祸不是福?农村嘛,不通公路、缺水无电、荒凉偏僻、鸡飞犬吠……是啦是啦,去随便问问几个人看看他们的想法吧。我带着几分酒兴又问了邻桌几个同事,得到的答案果然是领导亦曾征求过他们的意见,他们都找出各种理由拒绝了。

不去扶贫,从小道理来说,林忠伟似乎还很有底气:“一是我当时正在攻读研究生,即将毕业;二是我的女儿正在读小学,年龄还小,天天要接送她上学;三是我能力有限,感到无法胜任。”但从大道理来说,他明白,自己这些理由一个都不能成立。要说家庭生活有困难,可哪个人没有困难?一个人既然选择了社会科学,那就首先要有社会担当。过去人们常用孟子的一段名言来勉励自己:“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固然有道理,但在传统观念中,孟子这段名言往往成了知识分子追求升官发财、飞黄腾达的座右铭。其实对个体而言,未必每个人都有条件承担天将降下的“大任”。于是不少人便以不想“升官发财”为由,而不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后来林忠伟之所以下决心离开繁华都市去穷乡僻壤做扶贫工作,当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也不是上级给他下达了别人所不能承担的“大任”,而是他一直时刻牢记其所加入的中国致公党“致力为公,参政兴国”的宗旨,是他来自农村必须回报农村的反哺之心,是他作为一个普通社科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正如马克思所言:“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经过一番内心暗战和深思熟虑,林忠伟终于找到了文化的自信和自觉,明白了派他去农村扶贫的确是广西社科院领导对他的厚爱与信任。

林忠伟在《扶贫!扶贫!》一书中,全文引用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首歌浓缩了他后来下乡4年的艰难跋涉、酸甜苦辣,更回答了当下生活条件已大大改善的知识分子们的研究工作“路在何方”、怎么发挥自身聪明才智为国为民的问题。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可是当下不少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同志,或是害怕艰苦,或是懈怠慵懒,或是囿于琐事,只知道龟缩书斋、闭门造车,不愿意迈开双脚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没有“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因而也就不知道“梨子的滋味”,不能够获得变革社会的真知灼见。林忠伟那一篇篇浸润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的研究报告、一个个充满智慧和才气的见识和观点,不正是来自于其长期在基层一线、群众当中的扶贫工作实践吗?

林忠伟虽然下定决心接受单位领导的指派,走出书斋、深入基层、参加壮乡瑶寨的扶贫工作了,可扶贫毕竟不是一场说走就走、仗剑天涯的浪漫旅行,每一步都要走得很用心、很用力。林忠伟连续4年担任广西社科院驻大化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扶贫队员,期间,他利用自己任指导员的有利时机,自费走访了该县36个贫困村,还踏遍了广西80多个县、数不清的贫困村;他又奔波在广西、广东上百个县大大小小的乡镇中学、村屯小学,与市县领导、乡镇干部、村屯农民、基层师生打成一片,获得了可贵的第一手材料。这一路上,他遇到过许多坎坷、挫折,也有一幕幕令人动容的场景。

由于是自费调研,为了调研方便,必须要有一辆小车。这对于当时还没有私家车的林忠伟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为此,他得到了好友的慷慨支持。当他把意图告知好友时,对方二话不说,一拍大腿,挺仗义地说:“我可以送你到任何乡村旮旯调研,所有过路费、油费、食宿费等一切开支全由我‘买单’!你就安心调研、好好写作吧!你的调研报告若能得到自治区领导的批示肯定,转化成生产力,为老百姓谋福祉,为推动广西跨越式发展建言献策,贡献一份力量,那什么都值了,这点小钱算得了什么?”

这位罗姓好友是一个经营贸易的小老板,时间充裕,又有一辆廉价的小车;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颗乐于助人、不图回报的热心。好友的这番话令林忠伟心潮澎湃、泪水在眼眶里直打滚。这份真情、这份友爱、这种朴实感人的崇高境界,怎不令他感动万分呢?

只是好事多磨,路途多舛。有一次在那坡县刚调研完毕,罗老板为了省钱,便绕道云南返回南宁。谁知天意作弄,由于十几天疲劳开车,罗老板竟忘记加水,也没看水表,在四级路半道上,小车突然冒烟且有烧焦味,熄火抛锚了。这种路段,前后几十里人烟稀少,鬼影都难寻,手机信号皆无。万般无奈之下,罗老板把车扔在那里,与林忠伟一起往回走,只要找到有人住的地方就好办了。他们就这样走了几十公里、七八个小时,终于看到路边有一个小村子,小卖店还有个修单车的铺子。此时已是星星闪烁、华灯初放。那次光修车就花去5000多元。

还有一次更加离奇。他们在返回南宁仅有几公里就要进入高速公路收费站了,可轮胎突然爆裂,好在没出意外。林忠伟和罗老板把车推到路旁边。不知何故,这次竟没带铁三角架,只好在车后五六米处放一些石头、树枝作警示用。没过多久,巡警路过,扣证罚款,并叫拖车。尽管罚款与拖车费花去数百元、换几个轮胎3600元,这还得感谢巡警,否则都不知道怎么回去呢!

像这样意外的事情,真是数不胜数。

林忠伟每次去基层调研,罗老板并不一定都能伴随左右。他只得经常搭班车前往百色市、靖西市、德保县、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以拦截过路车、三马仔、摩托车的方式继续实地调研。在串村走屯的过程中,他了解到贫困地区贫困的原因和缺乏致富带头人的根源,找到了解决大石山区致富带头人奇缺问题的对策措施。

有一次,林忠伟在一个村开完了座谈会。将近下午4点多的时候,按计划他要去邻村调研。因为没有车,村支书老韦决定用村里唯一一辆28寸破旧自行车送他。就这样,两个中年男人、一辆旧自行车,在颠簸不堪的羊肠小路上蹒跚前行。也许是老天有意捉弄苦心人,没料到这辆旧自行车不堪重负,半道上车胎爆裂,链条断开。眼看天色已晚,四周无人,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林忠伟只好选择和韦支书一起往前步行。然而刚走一个小时,林忠伟就累得走不动了,两腿抽筋、发软无力。这山路太难走了!韦支书可能走山路习惯了,尽管看起来他也有点累,但体力比林忠伟好多了。两人决定,由韦支书先走到邻村喊人来接,林忠伟留在原地歇息等候。

林忠伟就这样瘫坐在路边,在惶恐不安中等待韦支书的到来。时间已是晚上7点多,再加上刚才走了一个小时山路,他早已饥肠轱辘、冷汗直冒,只好把韦支书留下的那个发馊的烧饼吃了;好在行李袋里备有矿泉水,方解“上甘岭之苦”。望望四周,万籁俱静,黑漆漆一片,此时此地,林忠伟深感万般无助,心突然慌乱起来。这两个多小时的等待,比度过半辈子都难过……

韦支书叹息道:“老林,你如果有上级的介绍信,先找县领导,再由乡领导陪来,就不用愁没车了,也不愁吃住了,方便得很。”林忠伟知道韦支书说得没错,但他心里想:如果由县、乡领导陪来,你们还会说真话吗?如果我得不到真实的东西,那如此辛苦来调研还有什么意义?

这段前所未有的艰难困苦的历程,后来林忠伟只要回想起来,哪怕是半夜都会被惊醒。

还有一次,林忠伟在靖西市一个乡旅馆登记住宿时,发现自己的钱包里只剩下200多元钱了,不管再怎么省吃俭用,往下还有几个地方需要调研,这点钱连住宿都成问题,更别谈吃饭了。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只得用方便面充饥。最后,口袋里一分钱都没有了,怎么办?总不能上街乞讨吧?

正当林忠伟在客房里焦灼不安、一筹莫展时,旅馆农老板手拿暖水瓶推门进来,见他坐在床上发呆,主动和他聊了起来。得知他的经历后,大块头的农老板突然握住他的双手,激动万分:

“老林,你这是为了谁呀?你这是在为千千万万农民请命啊!如果自治区领导采纳了你的建议,那你就给老百姓造福了。你不是当官的,心里却装着我们,一个人自费来到这贫困山区调研,整天日晒雨淋,还每天只吃方便面。你放心,你到了这儿,就像是到自己家了!你就安心在这儿住下,住多久都可以,我来负责你的吃住,包你满意!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农老板真是性情中人,他话没说完就“蹬蹬蹬”跑下楼,大声喊叫着老婆马上杀鸡,并乐颠乐颠地冲出小旅馆,去通知街上所有自己认识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来看望林忠伟这位大知识分子,陪他喝酒、给他敬酒,按农老板的说法是“慰劳慰劳”他。

但林忠伟不想再麻烦人家了,这时候他也顾不上什么脸面了,就给隔壁德保县一位朋友打电话求救。当朋友开着车长途奔驰赶来见他的时候,两年不见,对方是长白长胖了;但对方几乎不认识林忠伟似的看了他老半天,说他菜脸白头,哪像是一个堂堂的省会研究员,活生生就是一个在外打工多年、营养不良的农民老伯!就这样,林忠伟在当地朋友的帮助下,暂时度过了难关。

林忠伟觉得,自己这么做,是一名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尽的责任。他不能给本来已经很穷困的乡亲们增加任何负担。就这样,一个不像书生的书生,为了深入农村调查研究,食宿行用皆自掏腰包,所以经济上经常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这些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亲身感受。但为党和政府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新智库人争光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吃苦一点、劳累一点,只要不流落街头,只要能获得最珍贵的一手资料,什么都值得!

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下面县市有些职能部门不愿配合,不提供相关材料和数据,爱理不理,这让林忠伟很困惑和无奈。

经过数年断断续续的实地调研,行程数万里,林忠伟踏遍了广西的山山水水、村头村尾、旮旯胡同,记录了几十本日记、几千万字,收集了1万多张照片、1千多小时录音,用坏了一台手提电脑和一部数码相机,撰写了几十篇调研报告,每一篇都超过2万字,撰写了1千余万字完成第一稿、第二稿、甚至第三稿才形成“民生调研三部曲”。这说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绝非虚言。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获得的丰硕成果证明了他的心血没有白费。

大化县属于广西河池市,位于八桂中部、红水河岸边,是全国10个、广西6个瑶族自治县之一。大化是一个年轻的县份,因为红水河地势陡峭、海拔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电资源,云、贵、桂三省区实行红水河梯级开发,在岩滩、大化两个大型水利工程的基础上,于1988年10月由当时河池地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及南宁地区马山县各划出几个乡镇,组建成立大化瑶族自治县。

大化县不仅是“世界瑶族文化之乡”,同时也以盛产红水河奇石“大化石”而驰名;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的大化彩玉石以皮细、色艳、质硬、形异而著称,这个新石种成为当今中国最热门、最名贵的观赏石之一,2007年获得“中国观赏石之乡”称号。大化是典型的河谷地形加喀斯特地貌,山河壮丽、气象万千、名胜遍地,风景区主要是掩映在红彤彤木棉树中碧水蓝天的红水河八十里画廊、两个大型水电站,及世界地质奇观“七百弄”峰丛洼地等。

但是大化县也是典型的大石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土地贫瘠、缺水干旱、山高路险、交通不便,所以经济一直比较落后,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还有一定比例的山区老百姓尚未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所以需要外来力量的扶贫襄助,拉扯他们一把。

在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怀合村、弄法村等地扶贫4年,在林忠伟的调研、反馈、建言、引资下,一个个民生项目相继落地完成:小学、水柜工程、人畜饮水工程、“两委”办公楼、公路、敬老院、文化室、沼气池、危房改造、良种引进、科学种植、外出务工对接等。他为大化县引资援建2所希望小学,为古河乡怀合村引资50万元援建大水柜,为怀合村、弄法村引资修建“两委”办公楼、援建6.8公里村级道路,为古河乡政府引资50万元援建敬老院,为古河乡小学捐赠新校服……

这些利农利民的“小事”,每一件都有林忠伟的一份心血和汗水。刚开始,当他面对村民漠然的目光和冰冷的双脸,耳边只听到冷嘲热讽和风言风语时,他并没有退却,凭着多年农村生活的体验和对农村事业赤诚的心,他一家一户地去走访,为他们解决困难、化解纠纷。村里不通公路,他就到有关部门奔走呼吁,为村里修路立项。县里有困难,他就前往自治区有关部门,一次次陈述农村的苦难面貌和农民对公路的热切期盼。最终搭上了大会战的东风,国家为村里修起了宽阔、平坦的硬化马路。

赤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来,当村民看到这个上面来的“官儿”不是走过场的,而是来干实事的,是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也就敞开胸怀、如迎接亲人一般接受了他,他们愿意在他的带领下共同努力奋斗,改变落后状况。

有一次林忠伟女儿发烧病重,他站在路口等候到南宁的顺风车。当一位过路的村民从别人嘴里知道这就是林忠伟以后,就迫不急待、飞也似地奔跑回家,绑上两只自养的土鸡过来硬塞到他手里,死活劝其收下。闲聊才知晓,这村民是感念林忠伟为怀合村立项引资援建了一个大水柜,解决了人畜饮水的问题。

2010年底,林忠伟到一所学校调研时,认识了初中一年级女生、已经快15岁的蓝燕。因为家庭困难,蓝燕晚读了几年书。蓝燕喜欢阅读和写作,可接触课外书的机会非常少。每次见到林忠伟,都缠住他下次记得给她带几本文学名著来,哪怕是借几天看看也行……一副求知若渴的着急样令人心酸。林忠伟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可好几次都因这样那样的原因食言了。

蓝燕刚开始有些埋怨林忠伟不讲信用,但依然左一句“林叔叔”右一声“林老师”甜甜地叫,一副大度宽容的天真无邪,弄得林忠伟很不好意思,发誓回去后第一件事就是先把书放到自己的出差包里,或马上用特快专递寄给她(后来得知快递没有开通到她的学校,所以只好放弃这办法)。一切准备妥当,只等下一次有机会到她那里就会实现诺言。

可到2011年初,林忠伟收到校长转来的一篇短文,是蓝燕写的,题目叫《寻找生命》:“出生才两个月,我丢失过一次生命,是一个叫‘蓝湖’的山里人在一个极偏僻的地方给捡到的……不幸的是,最近我的生命又丢失了,我和我的‘爸爸’,还有所有关心我的人们到处去寻找,最后得知,我的生命是给一个叫‘白血病’的病魔捡到的……我是一个在家里最受疼爱在学校里倍受欢迎的才15岁的曾两次丢失过生命的世界还没有遗弃的可怜的女孩子——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XX初中一年级学生蓝燕。”这时的蓝燕正躺在303医院病床上与病魔做最后的抗争。林忠伟再也控制不住感情,泪如雨下,衣襟皆湿。

蓝燕下葬那天,林忠伟在外地出差无法赶回广西,便委托朋友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个焊接得密不透风的铁箱子转交给她养父蓝湖,希望把这铁箱子与她一起合葬。铁箱子里有一本《轻松挑战考场作文》,外加14本有关写作的课外书,正好15本,以纪念蓝燕永远的15岁——鲜花般的少女永远定格在这残酷的特殊的年符。

正是怀着这么一颗对蓝燕、对无数农家学子、对广大底层人民群众的怜悯之心,林忠伟如一个苦行僧一般,数年如一日地奔走在八桂壮乡对“三农”尤其是扶贫方面的实地调研,寻找真正解决问题的良策。他忠诚党的事业,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执着追求,担当无悔,这就是他送给这片热土最珍贵的礼物。

在大化扶贫4年,林忠伟深入人民群众,忠实贯彻党的优良作风,与基层同志同吃、同住、同劳动。由于表现突出、成绩显著,他年年荣获“自治区扶贫先进个人”,及河池市委市政府、大化县委县政府授予的“优秀指导员”称号。

这里讲一个村、一个村支书的经典故事,即金梦村及其村支书黄梁美。

说起黄梁美,整个乡1万多人没有人不知道他。如果随便问及黄梁美这个人,很多人还以为他是个女的。其实黄梁美已经50多岁,是个地地道道的纯爷们,他在金梦村支书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几年。

林忠伟认识他富有戏剧性。那天上午,他去参加金梦村“两委”换届选举。在乡政府门前50多米的小卖部,他买了两箱啤酒,准备带去会场给大家喝,一则不管谁当选都要庆贺一下,二则也算是他刚来扶贫的一点见面礼。等了许久,他打电话给乡党委书记,才知捎他去会场的微型车在路上抛锚了。

就在林忠伟焦急万分的时候,一位中年农民正好路过,那人热情地用桂柳话问林忠伟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并说认识他,前几天在乡政府开会时听到过他的讲话。当那人知道原委,二话不说,扛起一箱啤酒放到自己右肩上,站稳脚跟后,又叫林忠伟把另一箱啤酒放到他的左肩上。林忠伟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忙问这样行吗?毕竟他已50多岁,太危险了。他说没事,身子板硬朗得很呢!林忠伟颤悠悠地把那箱啤酒放到他左肩后,他用左右手各顶住箱底,三步并成两步,走得很稳健,到了乡政府,大气都不喘,只是老脸上稍有点微红。这一见证,不得不令林忠伟由衷佩服。

这人说自己也是等车去金梦村,并自我介绍说他叫黄梁美,是金梦村的支书。真是无巧不成书,想见的人就在对面。林忠伟喜形于色,忙握住他长满老茧的双手,说些十分感谢和不胜荣幸的话。

当黄梁美从林忠伟口里证实这两箱东西是啤酒后,竟哂笑道:“没喝过。说实话,买不起。听说味道像马尿,不好喝。还是我们自酿的玉米酒好喝,养人。”

当天上午选举结束后,黄梁美没有任何悬念继续当选村支书。林忠伟和新当选的村“两委”干部合影留念,纪录了其合法选举的全过程。中午时分,林忠伟和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等干部一起,在黄梁美的引路下,去他家吃中饭。

到了黄梁美家,已经摆了三桌酒席。菜其实很简单,就是大碗土鸡肉、大碗肥猪肉、大碗青菜汤、大碗玉米酒等。林忠伟细心观察了一下,整座房子三间房一间厅,一览无遗,所有东西合起来不值3000元千钱,基本没有什么家电。

刚一落座,黄梁美请林忠伟说几句。林忠伟觉得刚才选举结束后,自己在台上已经说了该说的话,所以就请大家喝啤酒。黄梁美和村干们每人倒满一大碗啤酒,一干而尽。个个都说不好喝,像马尿,人人脸上露出痛苦状。有的还把碗里剩下的啤酒倒掉,换上玉米酒,欢声笑语又大碗喝起来。

此情此景,林忠伟只有摇头叹息的份,可惜了这两箱啤酒。临走的时候,他不由分说把500元钱塞进黄梁美裤袋里,以作今日庆贺会餐资助。

转眼过了一个月。因为金梦村是一个四面环山、中部低洼的石山内涝屯,共有85户483人,耕地面积500多亩。由于上月以来全乡普降暴雨,几百亩耕地全部被淹没,一条长2.5公里的水渠被暴雨冲毁,一片狼藉,排水不畅;致使内涝时间过长,粮食作物面临绝收边缘,将给群众来年生活带来困难。为使该村群众做到上半年减产下半年补,维修该条水利渠道势在必行。为此,请求上级有关职能部门给予拨专款10万元维修水渠,使该村群众早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这项光荣任务就落到了林忠伟肩上。

为了解实情,林忠伟来到金梦村,挽起裤脚,爬山涉水,进行实地勘查,准备回南宁单位汇报后,拟写一份报告争取这10万元专项资金(后来林忠伟给他们顺利解决了)。

临走前,黄梁美等村干无论如何都要留林忠伟吃顿饭。他拗不过他们,只好落座。原来他们早有准备,刚一坐下,主妇就端来了菜碗。令林忠伟大吃一惊的是,黄梁美从偏房里扛出了一箱啤酒。看着林忠伟诧异的样子,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天你走后留下两箱啤酒。那几天天气很热,又连下暴雨,大家出不了门,只好来我家聊天,没事时拿啤酒当开水喝解渴,没想到越喝越好喝,越喝越上瘾。你看,现在大家都离不开啤酒了。”

这又是一件令林忠伟惊诧不已的事。如今农村真是新鲜事儿一件又一件,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可见,解放一个人的思想并不难,关键对他是否有好处。开发和培养大石山区致富带头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多对村干们实行培训,多让他们出去走走、见见世面,亲身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多给他们感受致富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过上好日子,根本不要太多说教就足够了。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黄梁美50多岁了,当了十几年村支书,竟然连县城都没去过。2009年金梦村通路通车前,从村里走出来,一路爬山越岭、绕坡趟水,走到乡政府需六七个小时;再搭上万分之一机会的一趟顺风车,到县城又需一个多小时。再说黄梁美在县城没什么亲戚和熟人,且钱袋子空空,买东西要花钱,住宾馆要花钱,吃饭也要花钱,他穷得慌。出去一次如此困难,不去是自然而然的了。

因为道路难走,家境太贫困,黄梁美儿子未过门的“老婆”跑了。这件事一直是他心头隐隐的痛。

黄梁美本来有两个儿子,二儿子梦银前几年外出打工,在修建水电站时被哑炮炸死了。大儿子梦金读完初中就辍学了,30岁尚未婚娶,相亲了好几个姑娘都不能如愿。理由千条万条,归宗为一条,就是进村的6.8公里山路太难走,不是爬坡就是越岭,不是烂泥就是趟水;好不容易走进村子,家里穷得悲惨万分。姑娘及陪同者当天就一窝蜂跑得无影无踪。梦金闹着要出去打工,发誓永远都不回这个穷山沟。黄梁美好说歹说,硬是把他连哄带骗留了下来。

人是留下来了,婚总是要结的。这一晃过去又是一年,梦金对自己的婚姻已心灰意冷,整天埋怨黄梁美一没本事致富,二不给他出去打工,害得他三十好几连姑娘是什么味儿都不知道。

有一次,隔壁六也乡乡长在本乡柳副乡长陪同下来金梦村走走看看,能不能合作搞点土特产统一卖到外地去。在黄梁美家闲聊时,乡长听说梦金正为婚姻犯愁,就脱口而出他们乡有个韦寡妇长得还不赖,人缘挺好,曾托他找个好人家再嫁。娶寡妇?黄梁美和梦金过去想都没有想过,陷入到了深深的思考和纠结当中。柳副开导他们说,娶寡妇有啥?你们这是封建思想在作怪。别说全国各地娶寡妇多了去了,就是我们乡娶寡妇的也不少。

黄梁美和梦金商量了老半天,终于咬咬牙同意相亲,并表示今年就结婚,明年生儿子。六也乡长紧紧握住黄梁美的手,高兴地说:“很好,今天不虚此行,办成了一件好事。我回去后马上跟韦寡妇说明此事,尽快来登门相亲。你们就等好消息吧!”

第二天,六也乡长打电话给柳副,柳副又安排人来金梦村告知黄家父子去六也乡接韦寡妇过这边来看看。按照这个速度,可能到金梦村都天黑了,韦寡妇要在这里住一晚才行。

黄梁美听完后,拿上几个烤熟的玉米棒,拉起梦金就跑,不知是心里高兴还是担心时间太晚耽误大事。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吧,终于解决儿子的婚姻大事了,就要抱孙子了,哪有不高兴的道理?

刚见到韦寡妇,黄梁美惊叹六也乡长果然有眼光。韦寡妇二十七八岁,模样像20岁刚出头,长得的确很美,脸蛋端庄秀丽,皮肤白白嫩嫩,眉毛又细又长,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扑闪扑闪的挺迷人;特别是那樱桃小嘴,没化妆涂口红,却天然的粉红,似乎要滴出水来;说话轻声细语,娇气十足;身材一流,凹凸有致。如果没人说她是个寡妇,恐怕都以为还未婚呢!

韦寡妇把梦金给看呆了。在回金梦村的路上,他多次偷偷告知父亲千万不要反悔,无论如何也要娶她进门。黄梁美一路走一路点头,心里乐着呢!这样的儿媳妇多好,打着灯笼也找不着。

一路颠簸吃力,黄梁美和梦金试图轮番扶着韦寡妇走,但屡屡被她与陪同者婉言谢绝了。走着走着,陪同者开始偷偷“叽叽喳喳”唠叨起来,说一些路难走、又太远之类的难听话,脸色也越来越难看。韦寡妇始终一声不吭,看得出,她内心里也是大为不满。也许她正在等待一个奇迹出现,那就是路难走还在其次,家里不穷就行。

然而令韦寡妇失望的是,当相亲队伍走了六七个小时好不容易来到金梦村黄梁美家,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景况使她实在无法忍受,刚一落座,喝完一杯水,她就迫不及待地起身走向村口,头也不回地消失在苍茫暮色中,任凭黄梁美和梦金追上去如何挽留,都无济于事……

这件事对黄梁美打击太大了!时隔多年,他对林忠伟说起此事时仍然耿耿于怀。

“太丢人了!都怪我们那时候太穷!”黄梁美总是念念不忘,难以释怀,“这不能怪人家韦寡妇,她想嫁过来是要过好日子的嘛!”

“后来呢,韦寡妇怎么样了?”林忠伟关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嫁人啰!”黄梁美无不感叹,“韦寡妇要是现在还没嫁就好了,他肯定会嫁给我儿子的。”

是啊,现在的金梦村,经过几年扶贫大会战,投资80万元、6.8公里的村级路已于2008年底开通;经过有关部门支持,在乡党委、政府和金梦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又投资32.5万元打通了3.5公里长的四级水泥路,改善了村民的交通状况;在香港爱心人士的赞助下,投资28万元修建了村小学学生宿舍楼,解决了在校学生的住宿问题;投资28万元在新浮屯修建了一个300m3的大型水池,解决了几百人的饮水问题;投资4.2万元修建了村文化室,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投资28万元新建沼气池8个,解决了能源短缺的状况,改善了环境卫生;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投资19.5万元解决了13户48人的危房问题,使群众得以安居乐业;粮食种植全部采用良种良法,粮食增收翻倍。不用说,这一切都有林忠伟这位扶贫指导员的莫大功劳。

当林忠伟问起梦金结婚否,黄梁美自豪地说:“自韦寡妇走后,我拗不过他的死缠烂打,终于同意他外出打工。没过两年,梦金就从外面带回了一个准新娘。原来,是工头的女儿看上了他,如今都已结婚生子。金梦村不少村民还沾梦金的光,跟他一起去打工,梦金当起了项目负责人。工头说梦金是管理人员,一个月工资5000元,其他村民也都不少于4000元。”

黄梁美又偷偷告诉林忠伟,自从通了公路,自己喝啤酒又上了瘾,他去县城游玩已是家常便饭,去南宁市逛逛也不再稀奇。他还想过段时间去北京“耍耍”,“不差钱”。

“老林,再告诉你一个秘密。”黄梁美神秘兮兮地对林忠伟贴耳细语说,“我准备把儿子梦金的名字改为金梦,与我们村名相同,金梦,‘金色梦想’的意思。”

“金梦”,多么响亮而富有时代气息的名字!

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能否取得成效,有一个对待群众的基本态度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尖锐地指出:“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甚至是痛苦的磨练。”

林忠伟就有过这种“痛苦的磨练”:“我有过‘黑白配’的经历。2008年7月,我头一年去扶贫不久,到几个村调研一段时间后,被晒得黑不溜秋,回到南宁跑项目时,同事差点都认不出我了,戏言我是‘刚从非洲回来’。当我把上身衣服脱光之后,我女儿惊呼我是地道‘黑白配’,我的脸、脖子、从手指到手臂都黑得发亮,而整个身子却白白嫩嫩,形成强烈反差。”

磨练过后,林忠伟与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建立了真挚的感情,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对林忠伟说出了心里话。他记起了前文已提到的那件往事:

有一次我的女儿发烧病重,家里人着急地打来电话要我务必赶回。我从乡政府走到三岔路口等候顺风车,一路上熟悉的乡干部和村民都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有一位村民还特意跑回家抓了两只土鸡非要我带到南宁不可。其实这村民我感觉不认识,在闲聊中才得知他是我扶贫过的怀合村一位黄姓村民的亲戚。我为怀合村立项引资援建了一个大水柜,解决了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这位怀合村老乡是从水柜拉水管到家的第一户,成为全村“喝自来水第一人”,所以一直念叨我的好处。他的亲戚就住在乡政府所在地的村子,当他路过我身边从别人嘴里得知我的姓名后,就飞也似地奔跑回家绑上两只自养的土鸡,气喘吁吁地赶来把鸡硬塞到我手里。身边众多村民也“叽叽喳喳”不断为这村民说好话,劝我收下。我“寡不敌众”只好先收下,思考着以后再付款。

我在路口等了近两个小时,都没等到一辆顺风车。由于天色已晚,我不免暗暗着急。去大化县城的顺风车都难见车影,那要赶上从大化到南宁的大巴车恐怕更加渺茫。就在我一筹莫展,准备放弃回南宁,明天再作打算时,一辆破烂不堪的小车慢腾腾地爬上一个小坡拐过来停在我身边,从手摇下玻璃的车窗中探出一个熟悉的脑袋。

当绶宁乡长知道我着急要赶回南宁时,不由分说,赶紧硬拉着我坐到副驾驶位上,启动、转车,挺麻利地开上前往县城的二级路。

一路上,绶宁乡长与我坦诚长聊,把古河乡的困境和发展规划和盘托出;并把他与乡党委书记商量后写所的一份材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我。我也毫不隐瞒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绶宁乡长进行了开诚布公的交流。正是在这种以心交心的过程当中,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和扶贫工作取得了进展。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是如此,社会科学工作者也是如此。只有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必须坚持将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才能搜集到来自民间的一手材料,真正了解到事物的真相,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探求社会科学研究的优质成果,给人民群众一份满意的答卷。

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学会做实际工作,但社会科学工作者并不等同于实际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既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梳理剖析,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大量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深入思考,从更高层次得出理论性结论。从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来说,就是“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毛泽东)。

林忠伟在4年的扶贫实际工作中,既为贫困乡村办了实事、好事,出色地完成了扶贫工作任务;又对农村贫困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出版了3本著作,有28篇调研报告获得国家领导人和自治区领导重要批示和肯定,给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领导提出了一系列改变民族地区农村落后面貌的合理化意见。这正是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同于实际工作者之处。或者说,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若只埋头做实际工作而不抬头看路,放弃理论思考,也是一种精神懈怠的表现。

由于林忠伟的多项成果都是调研当下“三农”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进入了自治区领导的决策视野;也由于林忠伟作为科研人员被选派到艰苦地区做扶贫工作,走出了一条社科工作者通过扎扎实实的草根调研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措施的新路子,因而在2012年3月20日,在全区“选派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暨新一轮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动员电视会议”上,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用长达10分钟的时间(实在罕见)表扬了林忠伟所作的突出贡献,肯定了他的研究成果的价值和所选择的道路。

这不禁令人想到当年苏维埃政权建立伊始,列宁号召革命的知识分子“走出彼得堡”;毛泽东主张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提出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锐利武器。

我们有的社科工作者常常抱怨社会科学得不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苦恼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课题不为干部群众所采纳。建议他们反思一下自己的“得意之作”为什么对领导决策不给力、与现实需要不靠谱,想一想“林忠伟现象”——如果这也成为一种现象的话。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