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抗击外寇少有的一场胜仗
2018-06-02 16:48:17
  • 0
  • 0
  • 1
  • 0
近代史上抗击外寇少有的一场胜仗

近代史上抗击外寇少有的一场胜仗

近代史上抗击外寇少有的一场胜仗

近代史上抗击外寇少有的一场胜仗

冯子材(1818—1903),原籍广西博白,生于广西钦州。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历嘉庆、咸丰、同治、光绪四帝。曾因镇压太平军有功,长期担任广西提督。后因抗法有功,彪炳千秋。
清光绪九年(1883)十二月,因为对越南的保护权问题争执不下,法国殖民主义者的军队竟对驻防越南的清军发起攻击,中法战争爆发。当时已是66岁老人的冯子材,仍关心越南及中越边境局势,见有立功报国的机会,准备大干一场。他主动要求率兵入越抗法。但满清朝廷认为他年事已高,非法国人对手,就只给他团练督办的职务。冯子材把本职工作做得相当出色,团结诸将,整顿军纪,效果显著。
清光绪十年(1884)六月,法军借口观音桥事件,将战火烧到中国东南沿海。清军在越南战场上节节败退。朝廷感到局势严重,这才下令对法宣战。十二月,冯子材募集萃军(即以其名命之,因冯号萃亭,类似说“冯家军”)十营,迅速开赴前线。冯子材深受边疆人民拥护,十天即募足十营(行军途中又增募八营),达9000余众,于光绪十一年(1885)一月中旬起程。
为表示此行抗敌的决心,冯子材还将两个儿子都带在身边,以备料理后事(即在他为国捐躯时给他收尸)。他临行嘱咐家人,若广西不守,就将祖先牌位迁回江南祖籍,永作中国臣民。
此年二月初,法军大举北犯,进逼谅山。新任广西巡抚焚城夜逃,前线群龙无首,乱作一团。暂时代理广西巡抚一职的李秉衡召集诸将,推荐老将冯子材为前敌主帅,得到大家拥护。
二月二十五日,法军攻占镇南关(今友谊关),炸毁关楼后撤走时,故意在关楼废墟旁树立一块木牌:“广西门户已不存在,保卫国土靠遵守条约”。嚣张之极。
国难当头,边关告急。随着潘鼎新的军队以及各军的溃败,凭祥、龙州一带大乱,关内大震。朝廷连忙命冯子材包办广西关外军务。雷厉风行的冯子材,立即率部抵达幕府前线,召集各军首领商议如何击败敌人。他语重心长地说:“国门被毁,法寇不灭,无国也就无家。望大家同心协力,保卫祖国南大门。”在冯子材主持下,各军将领都表示听从指挥,誓死抗法,决心“以法军的头颅重建国门”。
越南军民得知冯子材率部抵达镇南关布防后,纷纷前来通报法军动态。在各方面协作下,很快就选定隘口为阻击法军的战场,半个月即在东西岭之间构筑坚固、实用的防御工事,以壕沟、土墙、栏栅构成,横垮山隘,又称长墙。还在附近山岭上修筑了五座炮垒,与长墙连成一体。防御工事筑成之后,冯子材会同其他部勘察地形,积极备战。他们决定诱敌深入,在关内与法军决一死战。
三月二十四日,法军果然上钩,集中火力猛攻长墙,并分兵偷袭长墙西侧的炮垒。面对法军的进攻,冯子材派兵攻击对方的侧翼及后路。正当法军的两翼攻击因炮弹供应中断而沉寂之际,冯子材父子身先士卒,振臂高呼,跃出长墙,带头冲杀。顿时杀声震天,人流如潮,暴风雨般冲向法军。法军鬼哭狼嚎,丢盔弃甲,望风而逃。无论前线指挥官如何狂喊,也制止不了兵败如山倒的败势。法军退到南关仍不敢停步,一直向文渊方向奔跑。
冯子材率领萃军及各兄弟部队乘胜追击,直逼文渊、谅山、长庆府、观音桥等处。法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招架不住。数日之间,我方便收复了已失去的土地。这不但实现了“以法军的头颅重建国门”的誓言,还彻底粉碎了法国当局的阴谋,迫使法国总理茹费理辞职,内阁亦因之土崩瓦解。
冯子材以68岁之躯,精心策划,亲身指挥,一举反败为胜,创造了震惊时世的镇南关大捷,这也是近代史上中国抗击外国侵略者少有的一场胜仗。这一仗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光辉典范,打出了军威,张扬了国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页。打了大半辈子仗,冯子材从未如此扬眉吐气过。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