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县级中学,路向何处去?
2020-07-23 23:19:31
  • 0
  • 0
  • 6
  • 0

每当全国高考结束,分数甫一揭晓,各地各中学便会赶在第一时间出统计喜报,他们有多少省文理状元、前十名,多少人考上北大、清华,多少人过一本线,一本率多少,比去年进步多少,等等。

这不过是学校之间的竞争,宣扬自己有多么厉害,以利下一届的招生——主要是牵涉到他们的钱包与乌纱帽。炒作状元,本来是教育主管部门所不允许的,可是竞争激烈的形势,以及中国千百年来换汤不换药的封建科举制度与风气,体制内现实存在的潜规则、明规则,你管得住吗?

广西亦不例外,甚至可以说更严重。一些历来高考表现非常好的中学,比如南宁三中、南宁二中、玉林高中、柳州高中、柳铁高中、师大附中、北部湾高中……都络绎亮出了他们的优异成绩。确实,挺辉煌,令人咋舌。

可是,我也看到有两个地方的县级中学也在出“喜报”、亮“佳绩”。他们是河池市的东兰县与凤山县,前者仅出了46个上一本线的考生,后者更是才出了20个上一本线的。还说比去年有进步,并“超额完成了县教育局下达的任务指标”,云云。哎,你那么大的一个县、一所中学,上线人数还远不如人家好一点的学校一个班的人数,何“喜”之有?还好意思称“佳绩”?

要知道,这些年大学持续迅猛扩招,高等教育普及化,一本线就等于过去八九十年代的专科、最低分数线。在高考升学率高达百分之七八十的今天,一个县的本土学生却只有寥寥几人能读一本(因为上线的只有部分能被录取)!而且这个一本,只是八九十年代的最普通的本科院校。

这是为何?莫非这些县的教育水平就这么糟糕?不完全是。虽然这些位置偏僻、经济落后的县份在教育水平上的确存在一些差距,但还不至于如此不济。主要是这些年,大城市的一些好学校去下面挖优秀生源,下面的好学生为了前途也往外地跑,像东兰、凤山的学生很多去了河池高中甚至是首府南宁等地的一些重点高中学习,本土所剩无几、动了根基,又怎么考得出好成绩呢?

中国各地过去有很多非常好的县级中学,承担了全国大部分中学生的教育,大部分考生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的大学。但如此以来,这些优秀中学生特别是顶尖中学生,基本上集中到了大中城市,如省会、地级市等,县级中学基本衰落,一派萧条,如广西的宾阳高中、邕宁高中、武鸣高中、博白高中、陆川高中、恭城高中、全州高中……在如此畸形、激烈竞争之下,都已远不如过去矣!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就教育规律而言,这种把教育资源(师资、教学、管理、硬件、信息等)集中在少数大中城市里的重点中学、目标仍然只有唯一一个——高考的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地域差距更加增大,教育更加畸形发展,各个县份还谈什么前途、办什么教育、怎么培养人才与服务地方?

再说,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他们哪有经济条件去大城市里读书?而不走出去,又哪有什么出路?可若是要走出去,又得支付高昂的代价,即使想尽办法勉强解决了,万一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这条路并不理想呢?岂不是更加剧贫困家庭的负担!

真是细思极恐啊!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